OECT迁移系统至sata硬盘启动,解决eMMC硬盘不足问题,先按正常流程刷机固件系统到eMMC,或者你已配置完成在用的系统,都可以用本方法。
注意:
①迁移配置完成后再安装的软件和配置都安装在SSD硬盘分区;
②迁移配置完成后不是双系统,不插SSD硬盘原eMMC无法启动;
使用适当的格式化命令如mkfs.ext4将SATA硬盘分区格式化为适合使用的文件系统。以你自己的硬盘为例,执行相应的格式化命令。例如,使用 mkfs.ext4 /dev/sda1
命令来格式化SATA硬盘的第一个分区。
- 【 卸载与删除分区 】
通过lsblk
查看硬盘挂载情况,如已挂载,通过卸载已挂载的分区和删除旧分区,为创建新分区腾出空间。如果硬盘分区已经挂载到系统上,需要先卸载它才能进行迁移操作。使用 sudo umount /dev/sda1
命令来卸载分区,其中 /dev/sda1 需要替换为你实际的分区名。接着,使用 fdisk 工具来删除硬盘分区。首先,执行 sudo fdisk /dev/sda
命令来操作目标磁盘(例如,sda)。在命令行中输入 d,然后选择要删除的分区编号(如1、2),依次删除所有需要合并的分区。最后,输入 w 来保存所做的更改。
- 【 创建新分区 】
使用fdisk工具创建新分区,以使用未分配的空间。在删除分区后,若磁盘上出现未分配的空间,可以利用这些空间来创建新的分区。首先,执行 sudo fdisk /dev/sda
命令来操作目标磁盘。在命令行中输入 n 来创建新分区,接着选择主分区(p),并设置一个合适的分区号(如默认的1)。之后,可以选择使用默认的起始和结束扇区来覆盖整个未分配的空间。最后,输入 w 来保存所做的更改。
- 【 格式化新分区 】
将新分区格式化为ext4以提供优秀的兼容性和性能。若要在新创建的分区上存储数据,需要先对其进行格式化。这里,我们推荐使用ext4文件系统,因为它具有出色的兼容性。在终端中执行sudo mkfs.ext4 /dev/sda1
命令来格式化新分区:
注:请确保将命令中的/dev/sda1替换为你实际创建的新分区名。
- 【 创建及挂载SSD挂载点 】
创建新的挂载点并使用mount命令将新分区挂载到该目录。使用mkdir命令创建一个新的目录,作为SSD的挂载点。例如,你可以创建/mnt/sda1作为挂载点。接下来,使用mount /dev/sda1 /mnt/sda1
命令将新分区挂载到这个目录上。
- 【 查看新分区sda1的 UUID 】
通过blkid /dev/sda1
查询,用鼠标选中UUID的部分,复制。
- 【 复制根文件系统到新分区 】
使用rsync命令将根目录的内容高效地复制到新分区。使用rsync命令,以递归方式(-a)、保持文件属性(-X)、详细输出(-v)将根目录(/)复制到新创建的sda1分区中。在复制过程中,通过--exclude选项排除了一些不必要的目录,如/dev/, /proc/, /sys/, /tmp/, /run/, /mnt/, /media/, 和 /lost+found,以确保复制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。
sudo rsync -aAXv / --exclude={"/dev/*","/proc/*","/sys/*","/tmp/*","/run/*","/mnt/*","/media/*","/lost+found","/boot/*"} /mnt/sda1/
- 【 重启系统 】
执行reboot
重启操作确保新的系统设置生效。执行重启操作,以确保修改能够生效。在重启过程中,系统将应用您所做的更改,并确保新的设置能够正常工作。